当前位置: 首页 >留学资讯 >行业新闻 >2月1日涨价!《少年时》培养9-14岁孩子科学思维和人文素养

2月1日涨价!《少年时》培养9-14岁孩子科学思维和人文素养

来源:博雅小学堂 发布时间:2022-01-29 07:03:01

想要满足孩子的阅读胃口和好奇心,开阔他们的视野,最值得一看的就是科普读物。

虽然我们常说“得语文者得天下”,但 前提是孩子的数理化都不差。而科普读物,涉及到的知识点极其广泛,对于激发孩子的科学探索兴趣,拓展知识面益处极大。

今天想要推荐给大家的,正是一套号称“神一般”存在的青少年科普读物——《少年时》把它定义为“儿童科普读物”,似乎说小了。

《少年时》的确是一份写给儿童少年的书,但水准和格局已远在世界顶尖行列

温馨提示:

2022年2月1日起,

少年时第八辑将从468元/年调至588元/年,

赠送的增值服务有限,

未续订的抓紧时间现在订呦!

一般杂志每月内容“杂而浅”,讲究广泛涉猎,培养的是T型人才的宽度;

而《少年时》作为 主题读物,一本就是一个主题:弄清一个主题的“前世今生”,把一个主题挖掘得足够深,让孩子读完一本对这个领域有全面系统了解,以促发深度思考,培养的是T型人才的深度。

它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 撰稿人都是 全球各个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最前沿的学者,提供当下 最酷、最领先、最热门的主题。

孩子读到的不是陈旧的知识,而是当下世界正在发生的科技、生活变化,而且不只有科技这样的硬核主题,也有人文科普,真正让孩子开阔了眼界,连接了未来。

比如这两年比较热点的话题——芯片,《少年时》从2015年就开始一层一层地给孩子展现计算机、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方面的主题:

基于技术的发展,如何搭建和开启全新的智能生活?

二、内容呈现“学者思维”:

每月围绕1个核心内容,用主题式深度学习,用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告诉孩子如何去思考。

《少年时》里充满着科学家们那些有前瞻性的观点,侧重讲解科学家的思考过程,跟一般科普书不一样,它是 每月一次的“深度阅读”,一个主题下有10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多个层次去讲解,呈现它在不同学科领域的情况。

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下面的图很值得点开仔细看,是《少年时》对于知识架构的理解:

《少年时》内容编排上的精髓和灵魂,就是帮孩子打造这样的立体知识架构。

普通科普书只是单纯呈现信息,孩子是被动接受知识,而 长期阅读《少年时》就是在潜移默化训练孩子对知识进行综合、关联、取舍、重建也就是教孩子将知识“聚沙成塔”

三、每月一个主题,给孩子“学霸级”的知识储备。

最近几年,教育改革,高考内容越来越考究孩子思辨思维和知识量。有些题目连家长都吐槽,怎么连题目都读不懂了,而很多读者发现 少年时怎么年年都压中高考题。

去年那道著名的“断臂维纳斯的身高比例题”,《少年时》第2期的“美之旅”——“艺术与数学的联系”里就谈到过:

前年让大家大呼“题都没太读懂”的高考作文,读过《少年时》第36期 《数学在西方》里“二战时期的统计学”的同学,肯定对这个故事非常熟悉,文中分析的非常透彻:

“压中高考题”真是个美丽的巧合。只不过,在当下及未来越来越考验孩子的综合能力和思考的趋势下, 《少年时》一期期高质量的阅读,已经自然地变成了孩子的知识储备。

就连因为疫情而全民疯狂补课病毒细菌等等知识的时候,在生物医学和病毒方面,《少年时》早就给孩子打下一个知识库:

★第5期《解译生命的密码》:用X射线对准最细微之处,发现DNA的身影。

★第9期《医学进入分子时代》:讲人类和超级细菌、病毒、癌症,在分子级别决斗。

★第23期《人类健康的大救星》:展示了人类健康的卫士们。

★第40期《临床医学在进化》:医者一袭白衣,纵横捭阖,怀揣兵法与三十六计,以仁心和精密与疾病战斗。

★在第49期《人体再认识》:讲使人恢复青春的iPS细胞;脑中的定位细胞;掌控着生命节奏的PER基因。

★今年的第65期《健康与疾病的微生物根源》:解释了病毒的起源,人类抗击病毒的历史和各种方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顶尖、前沿、紧扣未来教育的趋势,难怪《少年时》还被妥妥地称为孩子“除了教科书、教辅书之外的第三本书”

读《少年时》,不成学霸都难!

在过去几年,我们收到了很多爸妈和孩子对《少年时》的认可。

从少年时创办就一直跟随阅读的孩子,已经成为学有所获的”小学霸”和”小教授”:

对少年时赞不绝口的读者:

有越来越多的爸妈,甚至祖父母辈都在和孩子一起阅读《少年时》,有些孩子还在阅读后把里面的内容作为 周记、作文的素材,跟着这套主题丛书里的实践部分自己做科学实践。

同时,家长的兴趣、知识和视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方向和格局。

所以,如果你平时有阅读的习惯,也欢迎加入《少年时》的阅读行列,为亲子互动增加更多前沿有趣的话题和探讨,做好教育储备。

《少年时》

每期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这些主题,世界顶尖的博士、科研专家们跳出思维的框框,从整个学科价值出发,讨论它从萌芽、发展以及未来等整体过程,从学科形成的主线上去俯视这个学科,了解这个学科的来龙去脉,还会把这个学科一些前沿的技术讲得明明白白。

我敢说, 只要认真看完一本就能成为这个话题的半个专家。孩子以后遇到这方面的讨论或学习,都有足够的积累加入到讨论和学习中去。

书里有很多顶尖科学家针对未来几十年后的世界变化预测,也有很多年后才会出现的科技、医学方面的前瞻知识,或许孩子读到其中某篇文章,就豁然开朗,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更重要的是,跟着这些全球顶尖大脑一起探索学习, 孩子接触到的不是简单地将前沿知识拼凑起来的读本而是清晰地看到主题自身的逻辑架构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学会逻辑思维与发散的思考方式。告诉孩子not what to think, but how to think.(不是告诉你思考什么,而是告诉你如何思考。)

整套主题科普丛书的 丰富的科技和人文知识不仅让孩子们大开眼界 更能帮孩子铸造自己的思维,以后遇到一个问题,他们也能发散性地去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这是这套书最大的价值。

有野心的少年的最佳读物

下面,我们先解答一些读者家长可能会有的疑问——

1、这些话题感觉离孩子还比较远,适合给他们读吗?

首先我想说,千万不要小看了现在的孩子,他们比当年同龄的我们见识广多了。其次,也不要低估了孩子在少年时代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吸收能力。实际上, 少年时代的孩子,正是他汲取新知和培养深入兴趣的黄金时期。

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只看眼前,局限在十几年没什么变化的教学计划里,按部就班地学习语数外,不久就会发现,孩子学到的东西已经过时。而这些未来的科技、社会发展与变化,能给孩子强有力的指导,这点我们和《少年时》的编辑有强烈的共鸣:

“我们一直在想,也许别人会问,你们写这些东西干嘛,这是孩子们十年后才应该学的东西啊。但我总觉得,从小就有一个大的概念,比局限在眼前的小圈子好。清晰地看眼前的东西,模糊地知道远处大概会有什么东西,这样子的学习,才是有意思的。”

——少年时总编 祝伟中

2、这些深奥的科技话题,孩子能看懂吗?

完全没问题。

在阐述前沿科学新知时,《少年时》没有枯燥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将通常需要公式和专业术语来描述的科学原理“翻译”成用日常语言来描述。

比如讲太阳系时,在“烹调太阳系”一文里,先告诉孩子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又怎么演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选自少年时《重新认识太阳系》

在介绍太阳边界的时候,把受太阳引力影响的地方比作太阳吹出的“泡泡”,这个“泡泡”以外的区域太阳风是影响不到的。就算孩子以前从来都没听说过这些东西,但看完这本书,也可以非常形象地讲给他的同学听了。

再比如,如果从计算机语言来解释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光看这几个字头就大了吧?

而在《一往无前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知多少”这篇文章中,是先从“选西瓜”入手,一点点理解什么叫“神经网”,什么叫“特征”,什么叫“数据样本”:

比如,夏天来了,你要去市场买西瓜。作为人生中吃过很多次却从未买过瓜的吃瓜群众,没有人事先告诉你,什么样的瓜是又甜又多汁的西瓜。

好吧,作为一个“外貌协会”的会员,就先试一下又大又圆的瓜。

实际上,这时候你就已经开始接触神经网的概念了,形状和大小是西瓜的两个“特征”(Feature)。你选了一个又大又圆的瓜,回去劈开一试,又甜又多汁。你的这个西瓜就是“数据样本”,你得出的结论,就是对西瓜做了一个分类:甜或不甜,多汁或少汁。

而且《少年时》的插图很丰富,很多时候就算不看字光看图,也能看懂书里传递的信息,9岁及以上的孩子独立阅读、9岁以下如果家庭一直在做高效的亲子陪读也可以尝试!

3、《少年时》能帮助孩子的学习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且不说它和孩子将来要参加的中考、高考考察方向非常吻合,《少年时》 涵盖科学、生命教育、文学、文化、经济,英语等学科内容,本身就是大型综合读本。很多文章不仅知识量巨大,能极大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而且文字优美,让孩子在阅读,写作和演讲方面都一生受益。

而且 《少年时》的科学专题广邀全球顶尖的少儿科学、童书作者,他们中一些人已经写了几十年,无论是知识还是视野都无以伦比,他们经手的内容是教科书内容无法达到的, 是学校科学课内容很好的补充

举个例子,有一期主题讲了爱迪生和特斯拉两位科学家打架的故事,最后告诉小读者,时代在不断变迁,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结论,所以谁输谁赢也没有定论。

而北京高考作文曾有道题:如果爱迪生回到21世纪,他对手机怎么看?如果孩子们因为这本主题引发思考,写作这样的话题也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下面提炼几条关于这套主题科普丛书最深的印象和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01.

主题式学习,

给孩子教科书以外的思维方式

“主题式学习”的方式是目前美国最常运用的学习方式,鼓励孩子们从兴趣出发,打破学科界限,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在美国,很多孩子从小就在做这样的科学主题研究,例如下图是一位四年级孩子的project:讨论的是酒精对人体的影响。

有图表、有记录照片、有分析、有结论,俨然就是一个小专家的姿态,从小多接触这样的学习方式,孩子以后看问题才更理性,更全面,更通透。

《少年时》每期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有20多篇文章80多页非常深度专业地从各个角度对主题进行分析、探索、研究、思考

可以说它在“主题式学习”上做得真的相当深入,最最重要的是,这些探索和研究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例如2016年4月的《3D打印》这个主题,以3D打印机为主题,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探索和研究。

开卷的卷首语真心超赞,编辑用非常简练的语言总结了3D打印——一种新型的制造。

接下来,用一张跨页图清晰地展示了人类制造简史,从猿人用石块敲打石块、到造精密仪器…再到3D打印。

让孩子从宏观上有个总体的认识,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其中的原因和推力分别是什么。

然后再细化到印刷术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以及每一种印刷技术的利弊,让孩子对印刷术的前世今生有更全面的了解。

那么,3D打印机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它是怎么工作的?原理是什么?还有什么软肋?这篇文章里有孩子想知道的一切。

看到这,孩子肯定会想:

3D打印到底有什么用呢?

科学家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答案绝对超出我们的想象。

例如用来做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还很有营养。私人定制饰品,真正做到每一个都独一无二。

左图是3D打印的巧克力花朵,右图是3D打印的一枚戒指

还能造房子,给动物打印假肢,甚至打印我们人的心脏,真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看完这些,你对3D的认识是不是完全刷新了?

别着急,书的内容还没完,3D以后,4D打印会实现吗?抓不着也摸不着的时间可以打印吗?这些大开的脑洞让孩子们在科技的世界放开自己的想象。

这样读下来,孩子对3D技术就有了一个整体而全面的认识,也知道了科学家们在一个未知的领域是从哪些角度,用哪些方法一步一步思考和探索的。

看明白了还不够,少年时还会引导孩子去解决问题。

这块主要集中在 “科学实践”这个栏目里,在这本书里就有3个科学实践,动手制作丝网打印和研究家用3D打印机——

制作一台自己的简单的3D打印机。要用什么材料,如何一步步制作书里都清清楚楚,还可以用自己做的3D打印机打印一个东西,想想就很酷啊!

单看这一本就让我们很感慨,虽然听3D打印这个概念很久了,但真正把它弄明白,还是在看了这本书以后。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3D打印将迎来一次发展高峰,如果孩子能提前对它有很好的认识,可想而知他的竞争优势会有多强,而这些知识和思维方式都是教科书不能给孩子的。

02.

科学和人文相结合,

让孩子走得更高、更远

科学和人文素养是人的两种基本素养,翻开历史,会发现许多科学大师们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而且还具有很好的人文素养,包括哲学、艺术、心理等等。也正是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良好结合,使他们成就了伟大的科学事业。

《少年时》就深刻体现了这点,将“科学思维 人文素养”八个字作为自己的创刊宗旨,每期内容除了有一个科学大主题内容外,还拥有一批各自使命的栏目,这些专栏都是一批睿智的学者为孩子撰写的观点文章。

涵盖了国家、文学、文化、经济、法律、英语等学科内容,让孩子在培养科学思维的同时也构建起自己丰富的人文世界。

例如,3D打印这本后有讲一个国家的人文知识,写这个专栏的人都是在这个国家多年的作家,视角都非常独特,笔触也很细腻。

这期讲的是泰国,一翻开,立马让你跟着作者一起走入这篇神奇的土地。

内容从泰国的国王讲到神秘的那伽,再到非常接地气的水上市场和美食, 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一个国家的真实风貌,远比读旅游杂志要丰富、细致。

此外,也有经济,法律、心理和哲学的内容,少年时不矮化孩子的阅读水平,不拘束孩子阅读的内容, 让孩子从小都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真正懂得什么叫世事洞察皆学问,引发他们去思考不同的社会现象和文化。

还会讲到孩子很多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体育运动背后的二三事(不仅讲主题本身,还去剖析其背后的科学):

比如小时候喜欢的恐龙:

讲艺术,如何理解艺术:

还有关于电影的专题:

03.

全球各个领域最顶尖的人,

就是少年时的撰稿人

《少年时》的中心编辑部设在美国纽约和中国北京,其跨国创作团队非常庞大,拥有来自世界各地专门为儿童写作,绘画,翻译和编辑的创作者400多人,是一支非常独特的 国际化专业少儿创作团队

一份豪华的名单,网罗全球的顶尖大脑

其中包括:

安德鲁·卢卡斯(Andrew Lucas),加拿大科幻小说获奖作者

伯纳德·阿皮亚(Bernard Appiah),公共健康研究博士

拜伦·巴顿 (Byron Barton),美国生物学博士,大学教授,科普作者

丹·里施(Dan Risch),美国知名童书以及儿童杂志作者

谷之,医学博士,美国知名基因实验室领导人

海上云,工学博士,计算机网络研究者

……

这些各个领域最顶尖的人就是《少年时》的撰稿人。他们有自己的专长,关注的是不同的点,他们对该学科的了解会更加深入,也更能把握学科的走向。无论是最顶尖的前沿科学,还是最复杂的知识结构,他们都可以用最深入浅出的语言说出问题的原本和核心,让孩子们看个明白。

例如《少年时》最初开始设计专题时,曾将“宇宙”专题的设计大纲交给法国宇宙物理学家让· 比埃尔·博笛(Jean-Pierre Petit ),得到了这样的回应:

“在科学家看来, 宇宙学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研究我们可以观测到的宇宙,另一个是通过一系列理论推理和大胆的设想,推测我们观测不到的宇宙。这两者是密切关联的,事实上也难于分出先后。 我认为,对于一个对科学有兴趣的年轻人,一开始接触宇宙学, 就要明白这个区别,并从中理解科学家研究宇宙学的方法。”

是不是感觉整个认知起点瞬间提升了!

从这个建议开始,《少年时》推翻了原有的思路,重新策划创作,建立起现在的“宇宙”专题架构:观测宇宙和推测宇宙。不是着重于描述宇宙,而是着重于描述科学家研究宇宙的过程和研究方法。

少年时《观测宇宙和推测宇宙》

04.

每期主题紧扣热门话题,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和优秀的科普书相比,这本《少年时》的好处在于每个月按时送来,会让孩子有期待,并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不像有的书一整套买来摆在书架上就忘了。

同时,每月更新,还可以 实时跟进一些最热门的话题。例如:

2015年7月——

当NASA公布了有关冥王星的最新进展时,一本《2030:太空漫游》带你走进浩渺的太空,一睹宇宙的风采。

2016年3月——

当人机激战正酣时,一本《人类升级2.0》一定可以满足你对未来人类的幻想,也带你了解人类通往升级之路上所做的各种努力。

除了科技方面的主题,少年时也有一些贴近热点,贴近生活的专题,比如家长们特别关心的疫苗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孩子们在学数学方面的疑惑,甚至关于幸福的讨论等等。

最后,特别强调一下年龄,作为一本主打培养孩子科学思维和人文素养的主题丛书,尽管这样的内容更吸引男孩的眼球,可是对于偏感性的女孩来说她们其实更需要科普人文素养方面的锻炼从小培养起科学的思维和逻辑能力,这远比只读许多文学情感类的书籍有意义得多。

拥有了一套《少年时》,就等同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2月1日涨价

2022少年时第八辑

(No.85-96,共12本,包邮)

限时优惠价:399

赠 送

▽▽▽

01

备注:笔记本颜色 随机发送

笔记本发货时间:下单后7天内陆续发货(周末、节假日顺延)

02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榛橡留学网 冀ICP备2022006011号